公基:這些容易被忽視的“成本”知識點,你能分清楚嗎?
一、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高收入。
假如,既定的一組經濟資源既可以全部用來生產A產品,也可以全部用來生產B產品或C產品。那么當企業決定生產A產品時,就不可能將同樣的經濟資源使用在B產品或C產品的生產中。假定生產B的收入是900萬元,生產C的收入是1000萬元,則生產A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B產品或C產品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即就是1000萬元。
二、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已發生或承諾、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回收的投資。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
例如,已經花錢買了電影票,雖然電影不好看,只看了半小時就離開了,電影票錢不會再收回,這時電影票錢就是沉沒成本。
三、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是指廠商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
四、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又稱不變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如廠房和機器設備的折舊、房租租金、管理人員的工資等。
變動成本——又稱可變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總發生額在相關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動的成本。
例如直接人工、原材料等。
五、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
顯性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是指計入賬內的、看得見的實際支出。
例如支付的生產費用、工資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會計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顯性成本。
隱性成本——是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于自己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是一種隱藏于企業總成本中,游離于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
例如廠商進行生產,除了從市場上購買生產要素以外,還動用自己擁有的資金和土地,并親自管理企業。廠商對自己所擁有的生產要素往往是無償使用的,即廠商通常并不領取相應的工資、利息和地租,因此叫隱性成本。
各個“成本”的區別,小伙伴們是否已經了解了呢?把握住不同成本之間的區別、示例,將它們記在腦子里,以后考試中遇到就可以答對啦~